青青青草视频_成年人一级片_高清粉嫩无套内谢2020_三级4级全黄裸黄

  您好,歡迎您來到中德禾正科技發展(海南)有限公司!   請登錄  免費注冊 會員中心  證件查詢 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聯系我們  繁體
  中醫農業網,弘揚中醫文化、普及有機農業、倡導健康種植、還原生態果蔬,做綠色農業,做健康農業,做生態農業,做有機農業。
  網站首頁: >  市場縱橫
影響產量的關鍵時期—春節小麥抽穗期如何做好田間管理?
來源:中國網絡新聞報   作者:中國網絡新聞報   日期:2020/4/15 11:02:08   閱讀:

小麥抽穗期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后確定每穗粒數的重要時期,直接影響小麥產量,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下面我們了解一下小麥抽穗期時間是什么時候,以及小麥抽穗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小麥抽穗期時間

小麥抽穗期是指全田50%以上麥穗(不包括芒)由葉鞘中露出的1/2時,為抽穗期。一般在4月初,小麥拔節,麥稈生長,稱之為拔節期, 拔節之后約2周,孕穗,再1、2周抽穗,再1,2周開花。

小麥抽穗期的管理

春季干旱,氣溫變化起伏異常,倒春寒天氣頻繁發生,對旺長麥田的麥苗適度抑制其生長,避免過早拔節而降低抗寒能力。要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襲擊之前1~3天進行適時灌水,提高近地面的氣溫,防御和減輕凍害。灌水防凍以選擇微風或無風天氣效果顯著。

小麥拔節至抽穗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的時期,一般情況下此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5%~30%,因此,重點澆好小麥拔節水和孕穗水對其正常抽穗非常重要。如果此時水分供應不足,導致不抽穗、半截穗、大頭穗和啞巴穗等異常抽穗現象發生。

避免除草劑藥害

在施用除草劑時,要根據土壤、品種、降水、溫度、風向等具體情況,嚴格掌握施藥時期與方法、噴藥時間與劑量。小麥化學除草最好選擇冬前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進行,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化除作為彌補措施。小麥拔節后嚴禁使用化學除草劑,否則易造成除草劑藥害。當發生藥害后,應視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挽救措施。

一旦發生藥害,只要植株還沒有死亡,可立即噴灑600-800倍禾奇正中藥肥葉面肥進行解救、緩解藥害。每7--10天一次,連續噴灑2—3次,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藥害,使作物盡可能地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害對作物的危害。

案例

2019年3月份,濟南市商河縣胡集鄉呂中山呂大哥給自家30畝小麥打了除草劑,打完除草劑后麥苗就出現了藥害癥狀,長勢高低不一,在4月1號用禾正中藥肥葉面肥600-800倍加水噴施了一次。噴施短短6天后,小麥就恢復了生機,并且長勢非常好。


嚴防病蟲害危害

造成小麥抽穗異常的病蟲害主要有小麥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赤霉病、麥蚜等。

1、防治策略:要突出“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統籌兼顧、總體防治”的防控策略,堅持“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要點,做到一般發生田塊一次用藥全覆蓋,重發田塊兩次用藥不動搖,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為主攻對象,兼治銹病、粘蟲等其它病蟲。

2、防治對象:所有小麥田。

3、防治時間:要牢牢掌握小麥揚花初期這一赤霉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努力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首次用藥時間應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揚花株率達5-10%左右,也即見花打藥),第一次藥后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做到“見花就打,盛花再打,遇雨補打”。

4、防治配方:

高效性化學農藥殺蟲劑或殺蟲劑+禾正中藥葉面肥600倍中西醫結合防治,中藥中的堿性物質及其他活性物質能夠破壞細胞膜,對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時對害蟲具有驅避、抑制繁殖的作用。

第二次用藥時仍可選用上述配方,但要按交替使用的原則選用與第一次不同的藥劑。

  圖片新聞
農業部積極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
農業部積極推進休
農村“三塊地”改革或將成為經濟增長“下一個風口”
農村“三塊地”改
末伏吃什么:蔬菜餅攤雞蛋營養搭配
末伏吃什么:蔬菜
農業保險能幫“三農”做什么?
農業保險能幫“三
中醫農業——勢不可擋!
中醫農業——勢不
土壤板結的原因及防治!
土壤板結的原因及
想要高端葉面肥,這幾大要點要注意
想要高端葉面肥,
您還在為苗子長不好發愁嗎?
您還在為苗子長不
新疆庫爾勒香梨掛滿枝頭,中藥肥為農民再創豐收!
新疆庫爾勒香梨掛
西瓜缺素高清詳解
西瓜缺素高清詳解
種植葡萄又出現大小粒怎么辦?
種植葡萄又出現大
桃樹套袋前病蟲害防治怎么管理?
桃樹套袋前病蟲害
   行業新聞             
   走進中醫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肥料登記證查詢      中國農業信息網   

網站簡介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免責聲明  |  誠聘英才  |  組織機構
版權所有:中德禾正科技發展(海南)有限公司       網站備案號:瓊ICP備17002869號  管理登錄
法律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方便讀者交流,不代表中醫農業網觀點
版權所有:中醫農業網,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