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營養元素缺乏的原因
來源:中國網絡新聞報 作者:中國網絡新聞報 日期:2020/3/23 15:08:32 閱讀:
想必大家都知道pH值是影響作物吸收營養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當作物缺乏任何一種必需營養元素時,都會引起生理代謝障礙,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大多數可以從表面上直觀的看出,這是所謂的缺素癥。如下圖分別是缺氮、缺磷、缺鉀、缺鈣的癥狀。
一、引起缺乏癥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營養元素不足,無法滿足植株的正常生長,但是具體到某種營養元素缺乏到什么程度會發生癥狀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因為作物的種類不同反應不同,同種作物還有品種不同、氣候條件、環境條件等的差異,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不過,一般土壤中某種元素含量低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引起作物缺乏癥的界限還是存在的,例如:
缺乏有機質和雨水多的沙土多為貧氮土壤。
高度風化并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少的土壤多為貧磷土壤
由酸性火成巖或硅酸砂巖發育而來的、含鈣的鹽基飽和度低(小于25%)的土壤,蛇紋石發育成的、多雨地區的沙土、酸性泥巖土蒙脫石黏土都為貧鈣的土壤。
由花崗巖和流紋石發育的礦質土壤,富含石灰富含氮素的土壤,泥炭、腐泥土和堿土都為貧銅土壤。
多雨的淋溶性強的酸性沙土,多為貧鉀貧鋅、貧銅和貧鎂土壤。
堿性土、排水不良的黏土沖積土、腐泥土也為缺鎂的土壤。
由花崗巖、片麻巖風化而成的土、或沖積土或堿性土都為貧鋅土壤。
由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土壤生草灰化土、高位泥炭土及礫沙漂石、蛇紋石發有面成的土壤為貧銅土壤。
由酸性火成巖或淡水沉積面成的淋溶性強的沙質土壤、酸性泥炭土、腐泥土和堿性土為貧硼土壤。
富含石灰質或富含錳、排水及通氣不良的土壤,多為貧鐵的土壤;富含石灰質和有機質、或酸性的沙性強的礫沙土,多為貧錳土壤。
二、土壤中所含元素不可吸收
土壤中本來含有該種元素,由于種種原因植物不能吸收。
1.干旱
無水時元素不能成為溶解態或離子態.根無法吸收。所以缺素癥多出現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節。
2.土壤反應(pH值)不適
土壤反應強烈影響營養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有些元素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反應趨向中性或堿性時溶解度(有效性)降低。另外些元素則與此相反,在堿性條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條件下有效性低。與反應關系特別密切的是微量元素。如鐵、硼、鋅、銅隨著pH值下降(在pH值4.5之前)溶解度顯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值接近中性或趨向堿性時有效性下降;鋁則與此相反,其有效性隨pH值提高而增加。大量元素對pH值反應一般比較遲鈍,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適宜pH值范圍極窄,嚴格說僅在pH值6.5左右,pH值6.5和土壤中的鐵船等結合面固定p值越低,鐵、借濟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pH值>65則與土集中的鈣結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不過,高酸鈣的客解度要比磷酸鐵鋁大,所以偏堿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來得高。常見適宜pH值如下:
氮的最適pH值為6~8。
磷的最適pH值為6.5~7.5或8.5以上。.鉀的 最適pH值為6~7.5。
硫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堿的方向。
鈣的最適pH值為6.5~8.5。.鎂的最適pH值為6.5-8.5。
鐵的最適pH值要在6.5以下向酸的方向。
硼的最適 pH值為5~7。
錳的最適pH值為5~6.5。
鋅、銅的最透pH値カ5-7。
鉬的最適pH値要在6以上向堿的方向。
3.吸附固定
即營養元素被無機物或有機物所吸附固定,不能為根系所吸收。各元素的吸附固定與土壤或成土母質有密切關系。
4.元素間的不協調
1.氮肥(N):——長葉、茂盛(尿素、碳銨、氯化銨)
2.磷肥(P2O5)—長根、增糖(過磷酸鈣、 磷酸一銨、磷酸二氫鉀)
3.鉀肥K2O —壯桿、壯籽粒(氯化鉀、 硫酸鉀)
4.鈣肥Ca——抗病、厚皮(石灰、硝酸鈣、氨基酸鈣)
5.鎂肥Mg——葉綠、協調鉀(硫酸鎂、硼鎂肥)
6.硅肥Si——水稻用壯桿、防倒伏(硅酸鈉、含硅有機肥)
7.硼肥B ——防治花而不實(硼砂、硼酸)
8.鋅肥Zn——防治僵苗(七水硫酸鋅、一水硫酸鋅)
9.鉬肥Mo——豆科作物增產(鉬酸鈉、仲鉬酸銨)
10.錳肥Mn、銅肥Cu、鐵肥Fe—抗逆性,增強酶活性 (一水硫酸錳、五水硫酸銅、七水硫酸亞鐵、氨基酸鐵錳)
如果農戶不能辨別作物缺乏何種元素,可用標得富功能型葉面肥噴施兩次,可防治大多數作物的缺素型黃化,增強作物抗病性,提高品質和產量。
5.土壤理化性質的不良
主要是指與養分吸收有關的因素。正常而旺盛的地上部的生長有賴于根系的良好發育,根最分布越深越廣,吸收的養分數量就越多而且可能吸收到的養分種類也越多。土壤僵硬堅實,底層有硬盤、漂白層、地下水位高等都會限制根系的伸展,減少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加劇或引發缺素癥。高的地下水位如一 些低地, 在梅用季節地下水位上升時期作物缺鉀癥較多發生,面在鈣質士壤中.高的地下水位還使土壤溶液中重碳酸離子增加而影響鐵的有效性從而引發成加劇缺鐵癥等。不合理的土地平整使土性惡劣養分、貧瘠的底土上升也常成為缺素的原因。
土壤陽離子代換量(CEC)與缺素也有關,代換量小的沙土,因吸付保蓄養分容量小,對需要量較大的養分元素常不能滿足作物需要。有研究指出CEC<20克/摩爾干土的大多數土壤無法保持足夠的鉀離子以維持較高的供鉀水平,也就是說是容易缺鉀的土壤。
三、不良的氣候條件
氣溫,主要是低溫的影響。低溫一方面減緩 土壤養分的轉化,另一方 面削弱作物對養分的吸收能力,故低溫容易促發缺素。通常寒冷的春天容易發生各種缺素癥
雨量多少對缺素癥發生也有明顯影響,雨量偏多偏少通過土壤過干過濕左右營養元素的釋放,淋失及固定等。例如干旱促進缺硼,一般作物缺硼癥常在干早年份大面積發生。這是因為土壤有效硼主要來自有機質的分解礦化,干旱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動削弱了硼的有效化過程。近來一些研究者指出, 某些以離子擴散為主要吸收途徑的養分元素如鉀磷等在干燥條件下向根的擴散速率顯著減緩,結果同樣誘發或促進缺素。相反多雨容易促發缺鎂和缺鐵,前者是由于增加淋失,后者主要是增加土壤中碳酸氫根濃度之故。
此外,光照對于某些元素的缺乏也有定的影響,例如果樹的缺鋅常以樹冠的南側為重,這是因為光破壞生長素,受光多時需要較多的生長素.缺鋅時,植物體內生長素形成減少,南側的樹冠更易感到生長素不足;反之,光照不足會加劇失綠現象,如處于陰處的缺鐵花葉其失綠程度往往更深,持續時間更長,因為光照是葉綠素的生成條件。光照還影響元素吸收。與前面提及的一樣,光照不足對吸收的影響也以磷最嚴重,這說明作物對磷酸根的吸收比其它元素吸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四、土壤施肥不科學
施肥是為了補充植物的營養,如果不依科學施肥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要做到科學施肥是很不容易的,要充分了解樹種品種的需肥特點、土壤性質和雨水狀況,還要了解肥料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質以及樹體和果園管理的技術水平等。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做到科學施肥。
五、土壤管理不善
1.土壤緊實
不松土、不拼翻、未經土壤改良的土壤易緊實板結,其中固相、液相氣相三者比例失調、使養分成為不可給態:同時因緊實也不利根系伸展,減少了根系吸收,從而導致營養失調,這種情況多易造成缺鋅缺鉀和缺鐵。
2.溫度、水調節不當
當早春氣溫低時進行果園大水漫灌,往往由于降低地溫而影響鐵的溶解度,還影響根系的正常活動,從而導致缺鐵;夏秋季節氣溫太高時若進行地面覆蓋,則因為地溫太高限制了鐵的吸收和根系的活動,也易導致秋梢出現缺鐵癥。
3.改土不當
鋅、錳元素多在耕作層的表層,由于深翻改土和修筑樣田,將表土和心土進行置換,然1育苗,由于苗根多分布在上層,從而造成缺鋅和缺錳癥。
一種用中藥生產的抗病蟲害的肥料
本品將精心篩選配伍的中藥材(茵陳蒿、雷公藤、百部、黃芩、黃連、黃柏、大黃、金銀花、丹參、紅花、黃芪等)采取獨特萃取工藝提純濃縮,并按植物所需營養元素比例添加腐植酸、天然氨基酸、氮、磷、有機鉀、螯合態中微量元素精而成。
1、提質增產 2、降殘增效 3、防病抑菌
4、殺卵抑蟲 5、解害修復 6、預防凍害
7、高效廣譜 8、安全環保
全面替代常規葉面肥。
預防病蟲害減少打藥次數。
降解農殘,提高品質和產量。
適合飛防和套餐伴侶。
產品特點:
1.所含的氨基酸、多糖、合成酶等營養元素能快速被植物吸收利用,并對植物沒有刺激損傷,由于原料的多樣性,使其營養成分更全面,能滿足作物對營養元素多樣性的需求。
2.中藥中的堿性物質及其他活性物質能夠破壞細胞膜,對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時對害蟲具有驅避、抑制繁殖的作用。
3.能夠增加粒細胞,激活內源激素以及植物的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形成抗性物質、品質物質和風味物質,增加光合速率以及對營養的吸收和轉換。增強植物體免疫功能,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4.所含的皂苷類化合物、萜類、酮類、酚類等物質能夠保持植物和果實表面清潔,降解農藥殘留。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產量,增加商品率,能讓作物提前上市,延長采摘期,并且耐運輸,耐存儲。
5.中藥材中含有多種真菌多糖、香菇多糖、植物氨基酸等天然物質,修復植物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傷效果較好,有效緩解和解除藥害、肥害、澇害、凍害等癥狀,純有機原料提取、對環境無污染、無殘留、安全、環保。
農業部登記作物:
西瓜、小麥、水稻、葡萄、茶葉、煙草。
用法用量:
1、葉面噴施 苗期:1000-1200倍液;生長期:600-800倍液。
2、灌根:400-600倍液;涂桿:稀釋100倍液。
注意事項:
1、陰涼儲存,防暴曬。
2、根據作物生長情況和病害嚴重程度,可適當增減用量。
3、噴施后4小時內如遇雨需重噴。
4、可與堿性除外的農藥或肥料混用,具有增效作用。
5、重復使用安全間隔7-10天。
6、整個生育期使用本品三次及以上,大幅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