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早、范圍廣、越冬菌源量大、傳播速度快,今年小麥條銹病進入盛發期,如何防治?
來源:中國網絡新聞報 作者:中國網絡新聞報 日期:2019/12/21 10:20:21 閱讀:
陜西是小麥條銹菌由西向東傳播的重要
“橋梁地帶”,也是小麥條銹病重要的越冬區(關中、渭北麥區)和冬繁區(陜南麥區),秋苗上的小麥條銹病發生情況對來年小麥條銹病是否流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小麥條銹病在陜西省發生面積38萬畝,是2010年以來冬前發生縣區數最多的一年,也是冬前發生程度最重的年份。
小麥條銹病是小麥生產上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具有發生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和危害損失重的特點。解放后,該病在我國先后發生四次大流行,共損失小麥120億公斤,其中1950年單年損失達60億公斤,相當于1700萬人一年的口糧。
秋苗葉片發病情況
正常年份,小麥條銹病在該省秋苗上只是零星葉片發病或者個別發病中心。對來年小麥條銹病發生作用不大。自今年小麥出苗以來,由于土壤墑情好,氣溫高,小麥生長普遍偏旺,農田小氣候特別適合小麥條銹病的發生和擴展蔓延。
今年冬季小麥條銹病總體發病早、范圍廣、越冬菌源量大、傳播速度快,程度重于常年和去年同期。近期氣溫偏高,田間濕度大,稠旺麥田較多,為小麥條銹病的侵染、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小麥條銹病在0℃以上可以侵染、擴散,0℃以下時以菌絲體在小麥葉片中可以安全越冬。目前病菌孢子仍處于冬季繁殖擴展期,發生程度將進一步加重。今年秋苗小麥條銹病發生特點如下:
1.發生早。今年條銹病冬前始見期11月4日(長武),較常年偏早。
2.擴散快。由11月15日的13個縣區22個鎮村,到12月初,已有14個縣區46個鎮村發生,發生面積增加了30多萬畝。
3.程度重。畝均中心、畝均單片均高于近十年,病點多,發生面積大,嚴重度高(10-40-80%),孢子鮮活,侵染能力強,部分縣區已查到普發田塊,危害重。
如何防治?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預計,2020年小麥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甘肅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漢水流域、黃淮南部等麥區局部呈偏重流行態勢。
1、防治小麥條銹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種植抗病品種。小麥收獲后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能減輕小麥的發病程度。通常拌種后播種的小麥田發病程度較輕,如在拌種時加入禾正中藥葉面肥25-50ml/畝,小麥很少發生該病。2、對當前小麥發生該病的田塊,可采用大田噴霧的方法防治。對早期出現的發病中心要及時集中進行防治,控制其蔓延。大田內病葉率達0.5%時立即進行防治,可在打藥時加入禾正中藥肥葉面肥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并及時查漏補噴。重病田塊要進行二次防治。
禾正中藥肥葉面肥含有的酮類、酚類物質可破壞病菌細胞膜,進行引導式殺菌,防病殺菌效果顯著,對植物因真菌(白粉病,流膠病,蔓枯病等)、細菌(潰瘍病特效)、病毒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禾正中藥肥能夠增加粒細胞,激活內源激素以及植物的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通過調整由初生代謝轉向次生代謝來構建防御體系,而建立化學屏障和物理屏障。使植物所有的細胞都參與防御反應。次生代謝產物中的單寧酸、多酚類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謝物可在病原菌侵入后起抗病作用。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搞好氮磷鉀合理搭配,增強小麥抗病力。速效氮不宜過多、過遲,防止小麥貪青晚熟,加重受害。合理灌溉,土壤濕度大或雨后注意開溝排水,后期發病重的需適當灌水,減少產量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