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的原因及防治!
來源:中醫農業網 作者:中醫農業網 日期:2019/7/18 11:48:58 閱讀:
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
“土壤板結”原因
1.農田土壤質地太粘,耕作層淺
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較多,加之耕作層平均不到500px,土壤中毛細管孔隙較少,通氣、透水、增溫性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層結皮。
2.有機肥嚴重不足、秸稈還田量減少
使土壤中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堿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3.塑料制品過多的投入
地膜和塑料袋等沒有清理干凈,在土壤中無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塊狀物。我國每年隨著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的廢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板結。
4.長期單一地偏施肥
嚴重不足,重氮輕磷鉀,土壤有機質下降,腐殖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
5.鎮壓、翻耕等農耕措施導致上層土壤結構破壞。
由于機械耕作過深的影響,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只有部分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鹽沉積,造成土壤板結
6.有害物質的積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業廢水及有毒物質含量高,長期利用灌溉使有毒物質積累過量引起表層土壤板結。
7.風沙、暴雨水土流失
遇到風沙、暴雨后表土層細小的土壤顆粒被帶走,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而引起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的防治
1.秸稈根茬還田
多年的耕種,土地有機質的含量不斷下降,單純尿素、化肥的追加,使肥力流失的更快。而秸稈根茬的還田,不但增加了土壤中的腐殖質,而且加大了土壤間空隙,并避免了燃燒秸稈帶來的的環境污染,是保地、養地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2.深松整地
土地長期處于壟作狀態,耕作層和心土層之間,逐漸形成堅硬、封閉式的犁底層,阻礙了水、肥、氣、熱的聯通。而深松整地,則打破這種長期存在的阻礙,使水、肥、氣、熱能協調互通,并為微生物的活動創造了條件。
3.科學施肥
多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科學使用化肥,鼓勵使用農家糞肥,使土壤處于疏松多氧狀態,保持莊家肥力供給,是護地、肥地的有效措施。
可增施有禾正中藥菌肥來調理土壤,禾正中藥菌肥根據不同類型作物的生理特點,運用生物和生態原理,加上中藥萃化技術經多年實驗研制而成的中藥微生物菌劑產品。它主要是由中藥渣復合芽孢桿菌、 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放線菌、固氮菌、解磷解鉀菌等多菌種經特殊工藝單獨擴培、發酵、而成的高效復合微生物菌種。
禾正中藥菌肥含有有機質≥70%+有效活菌≥2億/克!使用禾正中藥菌肥后能提高地溫,活化疏松土壤,補充有機質,顯著提高土壤團粒結構,松土透氣,修復土壤環境,沃土培根,利于根系發育吸收營養,提高產量。
具體以下特點:
1、改良土壤,打破土壤板結,通風透氣、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物理性能和減少土壤顆粒的損失,增強儲水保肥能力。
2、提高作物抗重茬特性,防病抗病,有效抑制病原菌繁衍,迅速繁殖成為優勢菌群,控制根際營養和資源,殺滅有害細菌、真菌和線蟲,使植物根系細胞的細胞壁增厚,纖維化、木質化,并生成角質雙硅層,形成阻止病原菌侵襲,有效預防使重茬、根腐、立枯、青枯、等病等生理病害的發生。
3、 固氮、解磷、解鉀并有效釋放出可溶性磷、鉀、鈣、硫、鎂、鐵、鋅、鉬、錳等中微量元素。既增進了土壤肥力,又為作物提供了可吸收利用的全面營養元素,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4、增強作物抗逆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提高作物抗病、抗寒、抗旱、抗鹽堿、抗病蟲害能力,防止早衰,保花保果,品質,改善品質,改良口感,提質增產。
5、養根護根促生根:改善根系微生態環境和根際微生物機構,同時提供額外的天然植物生長的激素和抗生素,能夠促使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增強,提高作物免疫力和抵抗力。
6、用于生產綠色無公害、環保、有機農產品。
用法用量:
1、用法:可溝施、穴施、撒施。可做底肥,追肥,也可與其他肥料混用。
2:瓜果蔬菜類每畝80-120公斤,林木果樹類每畝80-120公斤,也可根據作物類別或當地施肥習慣酌情增減用量。
|